弱光稻区高光效栽培技术取得新进展 展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

时间:2022-09-01 16:16:04       来源:科技日报

近日,笔者从四川农业大学了解到,该校任万军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揭示了弱光胁迫下“减穴稳苗”对水稻群体质量与光能分布的调控效应,及其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相关研究发表在《大田作物研究》上。

水稻是四川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机插则是实现四川水稻机械化生产的主攻方向。然而传统少本密植的机插方式导致水稻栽插质量差,本田群体郁闭、易倒伏,加之四川盆地“多云雾、寡日照”的气候条件,限制了水稻的光合生产,加剧了病虫害的发生,最终降低了机插稻的产量、品质及效益。

受四川早期应用的大穴稀植手插技术的启发,四川农业大学任万军教授团队发明出一种机插杂交稻减穴稳苗大穗栽培方法,在不改变单位面积用秧量的情况下,保持栽插行距不变,将穴距从12-17厘米提高到20-25厘米,穴苗数则从每穴1-2苗提高到3-4苗,实现“减穴稳苗”。

“‘减穴稳苗’使得取秧面积增大了,栽插穴数减少了,从而有效降低了机插秧田间漏插、漂秧和伤秧风险。”任万军介绍说,“减穴稳苗”穴距的增加和每穴茎蘖数的增加,也有效改善了水稻群体的通透性,并增强了整穴抗推力,使水稻群体能快速响应外界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降低了稻瘟病、纹枯病等喜湿病害的危害和倒伏的风险。

理想的株叶型和良好的群体结构是水稻充分利用光能资源,实现高产优质的基础,然而“减穴稳苗”如何调控水稻群体质量,进而影响冠层光能分布与利用,最终实现弱光稻区水稻的增产提质?仍需进一步研究。

为解决上述问题,该研究团队在四川不同稻区设置了大田试验。在长期田间试验中,团队发现在弱光胁迫的条件下,“减穴稳苗”会对水稻穴间透光率产生调控效应,该效应既提升了水稻上三叶的净光合速率,又改善了冠层中下部的光能供给,确保了水稻灌浆结实阶段充足的光合产物供给。因此即便有效穗数略有降低,通过提高结实率和粒重的方式也能确保水稻高产稳产。

此外,该团队也发现“减穴稳苗”可显著降低稻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提高整精米率和米饭食味值,有效改善稻米品质。任万军表示,随着研究深入,该栽培方式将在推动以四川盆地为代表的弱光稻区机插稻高质量发展方面,展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芶文涵 陈科)

关键词: 栽培技术 机械化生产 主攻方向 粮食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