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 >

2022北京脑科学国际学术大会成功举办 累计约30万人次线上参与

时间:2022-08-16 15:03:50       来源:科技日报

8月13-15日,2022北京脑科学国际学术大会成功举办。此次大会包括1个主论坛、24场专题论坛,2021年诺贝尔奖获得者Ardem Patapoutian及150余位国内外顶尖科学家、优秀的青年科学家作线上报告。

北京脑科学国际学术大会是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北京脑中心”)联合国内外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机构共同打造的领域内高端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品牌,自2020年起每两年举办一届。本届大会联合京内外25家顶尖脑科学研究机构共同组织。北京脑中心联合主任、北京大学终身讲席教授、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在致开幕辞时指出:“我们应该坚持对的、优雅的、有创造性的脑科学、生命科学研究。”

据悉,北京脑中心成立4年,已经建成32个实验室,8个技术平台,研究范围广泛,涵盖从分子、细胞到系统水平,也重视学科交叉。北京脑中心已经有一百多位研究生、几十位博士后,他们活跃在脑科学前沿。

2022北京脑科学国际学术大会秉承着“好奇心推动的科学家认真从事的研究是好的科学研究”,邀请了杜克大学名誉教授Miguel Nicolelis、斯坦福大学教授Robert Malenka、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叶玉如院士、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主任高天明院士等来自美国、欧洲知名高校和研究所的43位外籍嘉宾及国内外顶尖专家及优秀的青年科学家共计150余位作线上报告。

北京脑科学国际学术大会旨在为世界脑科学与类脑相关的科学家搭建自由交流的平台,坚持纯学术、全球化定位,内容涵盖脑发育、孤独症谱系障碍、神经环路等基础认知方向;成像技术、非人灵长类脑科学前沿技术方向;脑机接口与神经调控、脑器交互等类脑与脑机接口方向;以及儿童青少年脑智发育、神经计算等。

杜克大学名誉教授Miguel Nicolelis以“脑机接口:从基础科学到神经假体以及神经恢复”为题,介绍了最前沿技术脑机接口如何使灵长类动物的大脑与机械、计算和虚拟设备直接双向互动,而不受身体肌肉或感觉器官的干扰。2021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斯克里普斯研究所教授Ardem Patapoutian以“触觉感知的分子受体”为题,与观众深入探讨其实验室发现的PIEZO1和PIEZO2(压力激活的阳离子通道),临床研究证实了这些通道在人类生理学中的重要性。牛津大学教授Timothy Denison以“生物电子的授时因子:与生物节律同步的神经调控”为题,介绍了在大脑唤醒网络中植入神经刺激器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在设计中融入时间生物学,从而在理解大脑节律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健康节律的产生。

在闭幕式上,大会主席、北京脑中心联合主任罗敏敏表示,科学的本质是国际性的,脑科学研究的进展造福全人类。本届北京脑科学大会包含了脑科学的主要研究领域,邀请了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专家和国内研究人员、学生等热烈交流最新研究成果。积极开放的科学交流有利于相互学习,推动新的科学发现,普及科学文化,为学生和年轻研究人员的职业发展提供帮助。

据悉,本届大会由北京脑中心联合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管理委员会共同主办,纳入由科技部、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支持举办的中关村论坛常态化系列活动之中。大会在心仪脑平台、bilibili(B站)、中关村论坛、科协频道、北京电视台北京时间新知栏目等多个平台同步直播,累计约30万人次线上参与。(科技日报记者 操秀英)

关键词: 学术大会 专题论坛 线上报告 生命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