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藏品为何没有国外那么火?这三个NFT之问 给你答案

时间:2022-01-27 12:18:03       来源:张书乐

文|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互联网和游戏产业观察者)

2021年以来,元宇宙之后最火的数字科技概念是什么?

无疑是NFT(非同质化通证),而且热度延续至今。

1月23日,国内迎来了汽车行业NFT首拍,荣威汽车NFT数字艺术藏品以100万元价格被拍卖。

此前,阿里、腾讯、京东、哔哩哔哩等一众互联网巨头也开始布局NFT,纷纷推出数字收藏品平台。

即将举行的冬奥会更是给NFT添了“一把火”,安踏、中体产业等企业接连推出冬奥数字藏品,甚至在A股市场掀起热潮,数字藏品概念股迎来一波涨幅。

据市场调查机构Chainalysis报告显示,2021年NFT市场规模已经至少达到26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00亿元。

NFT真的值得如此之热吗?

对此,《南方都市报》记者陈培均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贫道以为:

国外是收藏品市场,中国是纪念品市场。

所以NFT和数字藏品,同根同样但已经走上了两条轨道。

NFT的魔力来自于唯一。

但唯一并不代表价值。

作为一种非同质化代币,可以在网上流转的资产,NFT本身是区块链中和比特币正好相对而立的另一面。

换言之,NFT则类似于文物,每一个都不一样,世界上只有一个真品。

或许也恰恰是基于这种不完全意义上的比喻,NFT和比特币的初始应用场景,也就恰如其分地从艺术品和代币两个角度分别起航了。

但NFT本质上扮演的是一个公证处、一张鉴定书,确定玉石、金器的成分、字画古玩的真伪等,甚至还可能是一个动态的个人状态。

但现在变成了一种高溢价的商品,其本身的泡沫确实容易引发许多误读。

国内和国外在NFT上的热度完全不同。

国内NFT以数字藏品的名字出现,本身就是在监管的要求下,拒绝二次交易的一种定性。没有二次交易,也就很难被炒作成天价。

因此,目前国内NFT大多是以一种营销的伴生品出现,甚至于作为一些大厂的“礼品”进行赠送。

就生态而言,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和NFT有天然的接近性。

正因为如此,国内互联网厂商和文创企业不进击数字藏品则意味着实力不足,且数字藏品本身也容易激发起用户对此类物件的新鲜感、好奇感。

尤其是对文化兴趣缺缺但对文创兴致满满的Z世代们。

作为和Z世代进一步交流的渠道,NFT本质上和此前的盲盒、国潮等风口,有类似的动因。

在NFT行业正如火如荼的发展之际,要区分其中的“馅饼”和“陷阱”,并不难。

无论是依托于实物的NFT,还是本身就是数字化作品的NFT。

其真正的价值都来自于创作本身的艺术性或独特性,创意才是价值所在,而非所谓的唯一。

基于这种定性,NFT不管表现形式是什么,其实都是收藏品范畴,用传统收藏品市场的模式去界定馅饼和陷阱,往往效果最佳。

NFT的发展,其实现在是爆火之下短板多多。

拿出一个物品(现实或虚拟),变成NFT的时代,终将过去。

毕竟,这种简单劳动和郁金香热,在没有真正的价值铺底和底蕴背书之下,不可持久。

那时,才是NFT真正脑洞大开,形成跨行业、跨领域、大脑洞、真价值的黄金年代。

但目前,国内的NFT还基本上局限于一些营销层面的艺术创作领域,普及难度大、知道的人少,也缺少展示场景。

未来怎么破?

或许,还是要赋予其真正的创意价值,变成一种数字化的文创而不是数字化郁金香,才好。

关键词: nft 藏品 数字 收藏品 市场 价值 文创 比特币 张书乐 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