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在此过程中,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将加速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加速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基于此,“5G+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成为行业重点关注的方向。
我国“十四五”规划在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中明确提出,要加快5G的网络规模化部署,积极稳妥地发展工业互联网。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加快推进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政产学研用各方也在共同努力开创5G加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新格局。
在国家强有力的政策引导和产业界的积极努力下,中国5G开局全面领先, 5G基站数量达到99.3万个,占全球70%,5G连接数3.92亿,占全球80%。目前,中国运营商已开展了6000多个5G创新项目,到2021年底,5G相关项目金额将达200亿以上。与5G在其他行业的探索相比,5G工业互联网已从创新试点逐步走向规模发展。
据悉,在产业各方共同努力下,已建成“5G+工业互联网”的项目接近1600个,覆盖了20余个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和领域,在实体经济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广泛落地仍存在挑战
随着联接、计算、云、AI等技术日益成熟,ICT成为联接工业终端与行业应用的纽带,推动工业互联网成为现实。其中,5G毫无疑问是最关键的技术之一。“5G的特点包含大带宽、低时延和广覆盖三大特性,可以有效解决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中移动性欠佳、覆盖不足、实时性不足等连接难题。”马海旭表示。
因此,“5G+工业互联网”是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最活跃的领域,产业各界探索“5G+工业互联网”应用的热情高涨,基础电信业、工业企业、解决方案提供商积极合作,5G应用正由生产外围生产现场监测、厂区智能物流等场景应用向产品协同研发设计、远程设备操控等各环节深层次延伸。
对此,中国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李广聚指出,尽管“5G+工业互联网”前景乐观,但还需正视5G在工业领域更加广泛的落地还时所面临的困难。“5G在公众市场的应用和在产业市场的应用有很大的不同。公众市场上各类应用有比较强的同质性,对新技术的使用很容易实现切换。在工业领域,不同的企业对5G所支撑的场景需求则千差万别,使用新技术要经过很长的方案设计、技术验证、实际测试才能走到规模推广。 ”
中兴通讯首席发展官崔丽也表示,当很多应用创新跟场景和业务深度结合时,会发现碎片化非常严重。“5G+工业互联网,核心在于聚焦价值,数字底座“以不变应万变”,应用创新“从万变找不变”,有效在碎片化应用和规模化经济效益间找到平衡,用“敏捷创新”和“快速迭代”拥抱数智未来。”
除了以上面临的挑战之外,安全问题也是“5G+工业互联网”发展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在以往的IT系统和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网络安全一直相对滞后,导致安全防护存在很多局限。但是,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规划及建设,安全元素已融入工业互联网,但安全问题始终不能放松。”奇安信集团工业互联网安全事业部高级技术总监王弢讲到。
尽管“5G+工业互联网”仍存在以上这些现实难题,但在国家政策、技术进步以及产业界不断大力推进下,5G工业互联网正在走向规模增长的拐点。中国信息通信院余晓晖曾公开表示,预计明年工业互联网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经过三年的快速成长期,2024年工业互联网将实现规模增长。
规模发展的四大要素
在马海旭看来,5G工业互联网实现规模发展需要具备四大关键要素:一是进入生产系统,解决业务刚需。具体而言,从行业实践来看,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改善质量和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刚需。
二是规建维优统筹,实现柔性制造。柔性制造是满足个性化定制的重要前提,需要产线灵活调整、快速换型,这要求5G网络具备一体建网、灵活调整网络切片、可视化自监控等能力。
三是制定产业标准件,快速规模复制。5G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存在碎片化、定制化问题。
四是产业链各方协同,共建生态繁荣。5G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庞大,生态集成极为复杂。
此外,对未来“5G+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李广聚也提出了六大建议:一是共同探索商业模式,5G专网建设投入大,收费方式仍未统一,网络运行维护的作用尚未被充分认识,需要行业共同探索;二是完善5G技术标准,积极拓展5G再工业领域应用的同时,逐步完善5G技术标准;三是降低5G终端成本,同时加强方案引导和项目牵引;四是制定行业应用规范,积极开放行业场景,调整行业标准并制定配套5G应用规范;五是共建5G开放平台,与合作伙伴建立5G能力开放平台服务,开放测试验证行业场景;六是探索转型方法路径,不断探索、不断总结5G+工业互联网的转型方法、路径。